指引願景道路,PO必學1+4基礎工具(上)

 

 

以下事情是不是發生在你身上過?

– 老闆說這個跨部門專案交給你負責,要其他部門支援。但其他部門卻愛理不理。

– 產品經理提出一個產品 idea 覺得可以大賣,但花了很多心血做出來卻叫好不叫座

– 團隊成員在許多決策都覺得自己是對,一直鬧分歧。每次開會都不歡而散。

 

腫魔半?!以上場景其實常常發生~ 

原因就是:沒有一開始就徹底弄清楚:

  • Why為何而做
  • Who為誰而做
  • What完成後有何效益(對公司、對團隊、對目標群眾)

 

沒有對焦,就會混亂!

不只意見分歧,甚至會把團隊帶往錯的方向,

更糟糕的是,花費許多力氣產出一個沒人願意買單的成品

最後推諉究責,進入彼此咒怨式惡性循環

 

吸引人們的不是你做什麼,而是你為什麼而做。」這是「黃金圈」理論創始人賽門・西奈克(Simon Sinek)的至理名言,並以此告訴世人,創造長期成功的關鍵在於掌握願景。身為PO專案經理,想搞好「敏捷起手式」,並指引願景道路,你需要…

【一個思維】:在Day 1就要認真引導團隊思考專案的意義。

【四大工具】:

  1. 電梯聲明(Elevator Statement):給誰、想得到什麼、以什麼產品及特色、與競爭對手的差異處。
  2. 願景盒(Vision Box)/願景看板(Product Vision Board):目標族群、族群的痛點與需求、產品是什麼、產品的價值主張與商業獲利模式為何
  3. 人物誌(Personas):描述這個人物如何與產品互動,思考這個人物最終期望得到什麼。
  4. 同理心地圖(Empathy Map):目標族群的各項感受、想法、行為、痛苦與需求

 

讓領導一次就上手,讓團隊一開始就上軌,

下一篇,我們將針對四大工具進行詳細介紹,幫助你在確立願景的道路上更有方向!